在音樂和詩詞的融合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韻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音樂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 · 正青春》上線三期,共斬獲全網熱搜 156 個,吸引了一大批忠實觀眾,有網友直言從節目里感受到了 "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從未斷流的生生不息 "。
5 月 21 日晚八點檔,《經典詠流傳 · 正青春》將繼續 " 和詩以歌 " 的原創模式傳唱經典。郁可唯、呂思清、于毅、賴仙宇、周默涵、劉宇希、陳恬、崔君芝、張宇宣、云飛、凌云等經典傳唱人踏著青春旋律,用沉浸式舞臺帶領觀眾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詩詞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以及當代價值。
古老的箜篌奏響李白的惜時之作
" 詩仙 " 的想象力究到底有多放飛?
清代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寫道:"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文人們因景而生情,因情而成詩,所著文字飽含哲思,為當代人提供著重要的精神支撐。
在眾多惜時之作中,李白的《短歌行》獨樹一幟,不同于大多數文人單純地喟嘆時光的易逝," 詩仙 " 還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 " 留住時光,人生不老 " 的希冀,盡情展現著少年精神、青春力量和理想主義,對當下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青年人來說,頗有感染力,大家都渴望能像李白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高歌猛進,砥礪前行。崔君芝和郁可唯合力演繹的《短歌行》,將箜篌與流行音樂進行結合,在延續詩詞豪放氣質的基礎上,強化東方浪漫和奇幻色彩,呈現出如夢似幻的仙境奇觀。箜篌是我國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崔君芝以高超的技藝,重現絲綢之路上的瑰麗之音,搭配郁可唯剛柔并濟的演唱,瞬間把人帶到一個天馬行空的奇幻世界。在流淌的音符中,大家仿佛也在跟隨李白的腳步,"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 詩鬼 " 筆下的馬竟有這么多種姿態
文人們通過景觀實現自我的探索與改變,進而實現思想和境界上的升華,也時常將情趣寄托于外物,展示真實的、理想中的自己。本期將有三首詠物佳作,伴著音樂的旋律,勾勒出更真實、更立體、更全面的 " 大家 "。
鷹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象征著勇武和勝利。文人墨客借鷹抒懷,以鷹言志,賦予了鷹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李白創作的《觀放白鷹》,僅用二十字,就為大家刻畫了飄然高舉、遺世獨立的雄鷹形象,也用來激勵自身要像雄鷹一樣翱翔在萬里晴空。李白的這首詩雄渾有力,自成宇宙,推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堅定不移地向前奔走。經典傳唱人云飛邀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共同演繹這首李白詩篇,帶來燃情四射的《白鷹》。在飛揚的歌聲和悠揚的馬頭琴聲中,遼闊的大草原風情,讓人沉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雄鷹精神也成功激蕩開來。被譽為是草原 " 紅色文藝輕騎兵 " 的烏蘭牧騎,一直風雨無阻地常年服務于邊疆事業和基層事業,為廣大牧民帶來幸福和快樂。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第一代隊員 " 荷花奶奶 " 也現身本期節目,以連線形式向大家講述她的青春芳華。